【直播】【格致论道·基础科学专场】创新之刃
直播信息
活动主题
基础科学专场·创新之刃
报告人(单位)
王贻芳(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钱 韦(中科院微生物所)
李 菂(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张 凡(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胡 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蒋如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报告时间
2022年2月26日(周六)14:00-17:00
主办方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直播二维码
直播海报
报告题目
“理解物质的本源:美妙神奇的基本粒子”
“智商:细菌和人孰更高?”
“天眼邃眸,跨越世纪”
“探寻青藏高原河流泥沙的奥秘”
“认识疼痛,远离痛苦”
“我们为什么要‘主动’引雷”
报告人介绍
“理解物质的本源:美妙神奇的基本粒子”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领导完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BESIII)的设计、研制、运行和物理研究,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发现了一系列新粒子和新现象;开创了我国中微子实验研究,提出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方案并率领团队完成了实验的设计、研制、运行和物理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是建设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的主要提出者和推动者。因在粒子物理实验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十佳全国科技工作者”,周光召基金基础科学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智商:细菌和人孰更高?”
钱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所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历经植物群落生态学、种群遗传学、基因组学。目前从事细菌“智商(IQ)”的研究,即病原细菌如何感知环境与寄主信号的生物化学机制。在细菌识别种群密度信号、金属离子信号和跨界识别寄主植物激素信号等方向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担任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Innovation,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mLife等国际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
“天眼邃眸,跨越世纪”
李菂
观测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首席科学家。提出并命名了氢气窄线自吸收(HINSA)方法,首次测量HINSA塞曼效应,以《自然》封面文章形式发表。领导发现星际氧气分子、FAST首个新脉冲星、首个新快速射电暴,获取了迄今最大的快速射电暴发事件集合。2017年科学院杰出成就奖主要完成人之一。(曾)任澳大利亚国家望远镜指导委员会国际委员,平方公里阵(SKA)生命摇篮科学工作组组长,突破基金会聆听计划(Breakthrough Listen)指导委员等。
“探寻青藏高原河流泥沙的奥秘”
张凡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本科和硕士就读于清华大学,博士就读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2009年作为中科院引进人才回国进入青藏高原所,从事青藏高原水沙与水环境研究。获得NSFC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目前担任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 regional studies联合主编。“认识疼痛,远离痛苦”
胡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于天津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于香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从事人体痛觉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结合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局部场电位等技术,重点研究疼痛信息处理的脑神经机制,探索人体痛觉的客观评估方法,开发缓解疼痛、提高人体耐受力的认知调控技术。获得国自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中科院教育教学成果奖等。“我们为什么要‘主动’引雷”
蒋如斌
扩展阅读
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卫国研究员:浸润性匹配的高效催化体系
4.北航郭林教授:无机非晶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相关特性编辑:王媛媛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原创文章首发于蔻享学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蔻享学术立场。
转载请在『蔻享学术』公众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惊喜!